新闻中心
青春有“理”,宣讲有声——走近yh533388银河优秀青年宣讲团队
2025-07-16 18:25:3410
编者按:
青年之声,最能回应时代的回响;青春之力,最能映照信仰的光芒。在“精神与时代相约 青年与成长同行”大学生理论宣讲大比武决赛中,有一支这样的宣讲团队凭借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表达与坚定的信仰,斩获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与此同时,作为思政青年走向社会、服务地方的生动实践,他们代表学校参与2025年三亚市“鹿鸣新语”理论宣讲擂台赛决赛,荣获二等奖,再一次以青春之声传播党的理论,展现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带着对理论的热爱、对青春的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有理想、有担当的思政青年,聆听他们成长路上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用青春诠释信仰的澎湃力量。
本期邀请两位同学为我们分享属于她们的故事:
思政2301班 杨宝仪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效的试金石,在追逐理论宣讲理想的道路上,我始终以实践丈量初心、以赛事锤炼本领,在三亚学院的系列宣讲舞台上收获了成长与荣光。我在“精神与时代相约 青年与成长同行”大学生理论宣讲大比武中,与六位同学以“吉雨润之 教育有我”为主题,通过“宣讲+情景剧”创新形式,荣获一等奖,在三亚市鹿鸣新语·理论宣讲擂台赛决赛荣获二等奖。从大钊宣讲到大学生讲思政课,从校级理论宣讲到市级理论宣讲,我在宣讲这一篇章可以书写下如此丰富的经历,这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学院的大力支持。
站在领奖台上接过证书时,手心的温度混着台下的掌声,让我忽然想起备赛时那些在思政访谈室与团队成员一起排练数个小时的夜晚。能在这次校级市级宣讲大比武中取得如此优异成绩,与其说是团队的胜利,不如说是一场我们关于“热爱”与“坚持”的共同双向奔赴。在我看来,获奖的意义不在于那张证书,而在于我懂得,宣讲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用真心换真心的过程。就像我这次宣讲的故事原型人物李晓倩老师一样,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坚持会被铭记,但正是这些细碎的光芒,才汇聚成了最动人的篇章。最后,再次感谢学院一直以来提供的实践平台与学习机会,老师对我们学生的耐心指导与帮助。
思政2301班 徐佳琪
参加这次比赛,是一次深受触动与自我成长的旅程。最初,我被“教育赋能发展”的主题深深打动,老师们跨越山海传递知识,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而这些温暖的教育故事不应只存在于新闻里,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播出去。
在准备过程中,在导师的指导和团队的精心打磨下,本次宣讲采用了“宣讲+剧本”的创新形式,将“教育赋能”的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故事,让理论宣讲既有严谨性又具感染力。通过吉利集团在大凉山建智慧课堂的案例,我们串联起技术赋能、人的坚守与希望传递,紧扣理论又避免了生硬说教。让我们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扎根基层”“甘于奉献”就在细节之中。
同时本次比赛也让我们对理论宣讲有了新的看法。好的宣讲要做到“大道理”与“小故事”结合,“讲”与“演”结合,党的创新理论不是书本上的字,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就像吉利集团的实践,就像那些默默付出的老师,他们让理论有了温度,也让我们更懂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路。未来我们既要接住前辈递来的接力棒,更要在自贸港的课堂里学好本领,用专业能力服务自贸港建设,用行动续写“教育赋能发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