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媒转载】当“泛艺术”遇上“泛学术”:陆丹博士与潘公凯教授共探AI时代艺术教育新方向
2025-07-23 18:51:5910
2025年7月20日,吉利人才发展集团CEO、芯位教育董事长陆丹博士受邀拜访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并参观潘教授位于北京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双方围绕AI时代来临这一背景,就艺术领域与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核心理念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陆丹博士(右)与潘公凯教授(左)现场合影
潘公凯教授提出“泛艺术”理论
潘公凯教授热情欢迎陆丹博士的到访,详细介绍了工作室情况,并亲自讲解三幅国画:八大山人、其父潘天寿及自己的作品。作品曾在欧洲多地巡展,让西方对中国画传承变革有了新认知。
潘教授还提出了"泛艺术"理论,他指出在AI加速取代传统职业的背景下,新生代将面临更深层的生存意义探索。当物质需求普遍满足后,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将发生质变——艺术创作、审美体验与生命哲思的交融,将成为破解价值迷茫的关键路径,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将成为全民刚需。这种跨越专业、融入日常的艺术浪潮,不仅标志精神生活方式变革,更将催生全民创造力爆发。
陆丹博士诠释 “泛学术” 时代
陆丹博士高度认可潘教授的"泛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的国际影响,及其在中国未来实现知识创造中心目标中艺术创造领域的潜在贡献。并在现场向潘教授系统阐述了吉利教育、芯位教育的相关情况与实践成果。他指出,AI重构劳动价值的智能时代,随着各类搜索引擎的普及和技术提高,不仅是艺术领域,整个社会也将迎来"泛学术"时代。“泛学术”旨在突破传统学术边界,以全民参与和终身学习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年龄段、全职业的学术领悟、学术研究、学术创造性的生长体系。当AI解构传统职业时,教育成为个体以学术兴趣与学术探究为基础重新定位价值的支点——借助AI个性化学习与学术平台,推动社会成员从知识消费者转型为终身创作者,通过跨领域融合与创新实现自我迭代。这种教育驱动的发展模式最终推动文明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跃迁。
芯位教育作为AI个性化学习平台,正是面向“泛学术”时代的实践者,秉持着“开创教育无限可能”的使命,积极践行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跨界、跨区、跨线并行“三个校园”教育理念,以学术逻辑与前沿技术双驱动路径构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育方案拥抱变革。
此次会面陆丹博士与潘公凯教授达成深度共识,未来将深化AI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探索,在艺术创作智能化、教育模式个性化等方向开展合作,通过技术赋能与理论创新的双向驱动,共同培育兼具人文温度与科技素养的新生代。
潘公凯简介
潘公凯,1947年出生于浙江宁海,国画大师潘天寿之子。著名的水墨画画家、艺术教育家和美术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建筑与城市设计专家。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在学术方面,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论文集《限制与拓展》、专著《潘天寿评传》、主编《中国美术60年》、编撰《中国绘画史》等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