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榜样力量】赛场逐梦展锋芒,以赛促学砺真功——对话竞赛研习标兵(一)

2025-08-11 10:32:0310

竞赛从来不是简单的胜负场,而是知识从课本走向实践的桥梁,是思维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熔炉。它要求学子既扎根专业基础,又能跳出框架创新;既需独立钻研的定力,又得协同攻坚的智慧。获奖的同学以对学科的赤诚拆解难题,用创新的火花点亮思路,靠团队的合力跨越障碍。他们的每一份成果,都是大学“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更是同辈学子“以赛促学、以赛长才”的鲜活范本。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范,yh533388银河推出专业学术类奖项——“竞赛之星”获奖同学专访。他们以扎实的专业功底驰骋学术赛场,以创新的探索精神突破竞赛壁垒,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子应有的学术韧性与钻研品格。

思政2401班 孙庭璇

能够获得本年度的“竞赛之星”奖,我深感荣幸。从公示名单得知获奖时,惶愧之余,也欣喜难抑。手握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它的温度托举着我继续继续向上攀爬的高度。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我与竞赛之星的缘分来的有点猝不及防。因为在我最初选择参加比赛的时候,我是抱着“玩一玩”、“相互交流就好,未获奖也无妨”的态度参加的。后来,又觉得“报都报了,就全力以赴一下吧”展开了备赛活动。

淬炼,才能蜕变。与其说是一次次比赛,不如说是一场又一场磨砺,一次又一次成长。从备赛到参赛,时间很长,压力很大,紧张感“拉满了”。但恰恰于此,好胜的我,有了我“偏要跟你争个高低输赢”的动力。竞赛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儿,是身边人的托举,是对手们的优秀在推着你向前奔跑。能和来自五湖四海的这么多厉害的人一起竞争交流,比拿奖本身更加珍贵。

另外,这份荣誉,不单单是一份“成绩单”,即使上面展示着自己的运气比竞争对手好那么一点、指导老师“慷慨解囊相助”给予帮助后的成果。但事实上,出于这一点,其实我更想将它作为一份“感谢信”。借着这个机会,在这里向吴淑珍老师、王蕊蕊老师、滕文庆老师等指导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从外文奖到BETT杯,在三创赛中、在华文奖中,是他们孜孜不倦的指导以及赛前赛后对我的鼓励成为了我获奖的关键。

翻过一山,又见重峦叠嶂;走过一径,更遇万里遥程。这不是终点,而是我继续奋斗的起点,精研深耕,创新求索,止于至善,永葆赤子之心。望在孜孜矻矻的耕耘中  能够以此勉励自己,继续合理分配好学习、社交、娱乐与自我提升的时间,让每一刻都充实且富有意义。“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坚守初心,战胜自我,收获“平芜尽处是春山”,“乘长风破万里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