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品思想|共探理论之深邃(二)
2025-09-02 23:11:2910
编者按
yh533388银河书行读书会,始终秉持“读原著、学思想、悟真理”的原则,搭建优质学术平台,助力思政专业学生理论素养与思想境界双提升。暑假期间,读书会组织成员参与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暑期学校。同学们于思想交流中碰撞火花、凝聚共识,筑牢坚实理论根基。接下来通讯社将专门推出暑期学校顺利结业同学的专题报道。
思政2301 张晗
学习感悟
在为期6天的暑期学校学习中,每一场授课都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更深入地窥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内涵与时代价值,其中多场课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郝立新教授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原创性贡献”的授课,为我搭建起了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整体框架。左鹏教授的“‘第二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重民本’思想为例”课程,让我对“第二个结合”有了全新的认识。吴宏政教授讲解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重大意义”让我感受到文化生命体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对时代精神的吸纳,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次暑期学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自身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认知上的不足。今后,我将深化理论学习,系统研读相关著作和论文;加强实践调研,参与文化建设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视野,学习多领域知识;提升研究能力,结合专业选择研究方向并撰写学术论文,以全面提升自身素养与能力。
启发思考
通过暑期学校的课程学习,我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了更为深入地思考,尤其在“第二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以“重民本”思想看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相通性
“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结合具有深远意义。从左鹏教授以“重民本”思想为例的讲解中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精华,“重民本”思想便是其中之一。古代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思想,强调了人民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有着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二个结合”让“重民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当代 “重民本” 思想的新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传承与创新
在当代社会,“重民本”思想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到疫情防控中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全力保障,从教育公平的不断推进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都是“重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创新发展,让“重民本”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第二个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它要求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能故步自封、照搬照抄,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进行科学的扬弃。既要汲取其中的精华,又要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糟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同时,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让马克思主义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以 “第二个结合” 为引,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第二个结合”的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内涵,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