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热点评议:人文学科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2025-10-17 19:39:4510

在探讨之初,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人文学科”并非“人文科学”。人文学科是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这些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立场和精神传承等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特征,其最大的社会公约数,可在同一层面交流的是文明共鉴,即这些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是否能够对于人们的精神文明有所帮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文学科的学科知识与价值导向已经成为社会各部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

尽管社会科学具有人文精神的基本价值导向,但是其在学科定位中属于工具理想的具象化的技术应用,如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现代社会科学把人文统计学、分析模型等学术工具作为学科的基本支撑点,按照学科问题尽可能地进行客观研究,尽可能排除研究者的主观介入,因此就有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的趋势。

AI技术出现后,它作为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极大地改变或者正在迭代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以至于有人说把教育交给AI,把价值规训与思想教育交给教师;甚至有人说,人文学科的教育要与AI深度结合,提升人文学科的创新水平!

有一种默认的状态是,人文学科的核心价值导向是创新!创新是关键!果真是这样的吗?

首先,明确一下人文学科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人文学科以人类的精神文化、思想体系、哲学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语言与文学、历史发展、艺术与审美等为研究对象。它关注的是人类内在的主观世界及这些内容在不同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表达与演变。如此说来,人文学科主要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学科。

其次,再看人文学科的常规研究方法。很明显,人文学科更侧重理解、阐释、反思和体验,注重对文献、艺术作品和历史资料的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应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和实验方法。

可以说,人文学科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强调人的尊严、价值、自由和创造性,关注个体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再次,我们对于人文学科的关键知识模块梳理一下,会发现它主要揭示人类文化、思想、价值和审美,其核心可归纳为以下五类:

1. 文本与语言知识,如语言的结构、演变与阐释能力;文本解读、文献考证及语义分析。

2. 哲学与思想知识,如哲学思辨与逻辑推理;人类基本问题、概念体系及价值根源。

3. 历史与文化传承知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演变、发展及传统;

文化遗产的记录、分析与诠释。

4. 艺术与审美知识,艺术表现形式及其理论;审美体验、批评与创造。

5. 批判与反思知识,批判性思考与独立判断;自我反思、价值澄清及社会批判。

简言之,人文学科的关键知识是以语言、哲学、历史、艺术与批判反思等为根基,系统培养理解、阐释和评判人类文化与精神世界的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文学科的核心并非单纯的“创新”,而在于对人类文化、思想与价值的传承、理解与反思。据此,笔者提出以下主张:

第一、创新只是人文学科的话语解释的一个方面,不是核心所在。人文学科更强调知识的积累、传统的继承和对人类精神的传承,而不是以创新为唯一或最主要的目标。

第二、传承与反思重于创新。其核心在于理解与传递人类文化与价值,对社会、历史和人类存在的深度思考,以及对经典文本的研读和阐释。

第三、创新的意义。创新在人文学科更多体现为在深厚积累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颠覆”或“取代”。

因此,人文学科的核心不是创新,而是理解、传承、反思和创造意义,这是人文学科的基本逻辑。当目前为止,AI时代向我们展开的是信息编码工作的改变,也是人类感性经验方法-归纳法极致应用,而非演绎法的进步。

基于时变势变的事变的现象或者现实,人文学科生存之道更应该守正,守正是基础,没有深切的具身体验,把人文学科知识用一个菜单或者陈列架悬挂起来,它导致的结果就是文明的主观割裂,失去人文主义精神,人文学科也就不复存在的价值了。


Baidu
sogou